资讯详情
[往届赛事] 小提琴的起源
《拉琴》常辰璐 5岁
选自《少儿画苑》国际少儿书画大赛
海菲兹(Jascha Heifetz)(1901-1987),犹太血统美籍俄国小提琴家, 6岁即在音乐会上演奏门德尔松的《小提琴协奏曲》 ,对这位演出行程式50万海里的伟大小提琴家的普 遍评论是:海菲兹是小提琴家的楷模,他把炽热的情 感与深邃的智慧熔于一炉,为候控制得恰到好处;凡是在小提琴上可能性做到的,他都能做到,并且做得 出类拨萃、不同一般。他对弓子压力很大,发出洪亮 的声音,左手的力的揉弦带来辉煌的辉煌音色。他的 演奏表情深刻,强弱对比出神入化;风格朴实优美, 销量已超过300万张。
1650年以前,德国小提琴演奏艺术基本上是走意大利人的路。1700年左右,德国作曲家写的小提琴作品使用了比意大利人还要难的技巧,特别是在使用和弦、特殊调弦法,以及某些描写性的演奏效果方面。小提琴已经发展为一种技巧性很高的乐器。J.S.巴赫的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,对演奏者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。
奥尔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近50年的教学,使他成为20世纪初著名的小提琴教授。J.海费茨、M.埃尔曼、N.米尔斯坦、E.津巴利斯特等世界第一流小提琴家都出自他的门下。奥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,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。他的《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》一书,阐述了他的教学思想和美学观点,例如音乐第一,技术第二;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音乐等等。
Copyright © 2009-2025 QUANXI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