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详情
[往届赛事] 走进水墨花鸟画
水墨花鸟画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体现,也是民族精神和气格的象征,以其独特的审美品格和艺术特色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。花鸟画在唐代已经独立成科,到宋代发展至成熟和完善,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笔墨程式,以其清秀疏雅、富丽堂皇、博大丰满而呈现于中国画坛。
《花鸟》陈鹿鸣 10岁 选自《少儿画苑》国际少儿书画大赛作品
花鸟画不仅是古人"抒胸中逸气"的艺术形式,更折射着艺术家的人文修养、艺术功底和审美品格。潘天寿、黄宾虹等曾受旧学启蒙,国学功底十分深厚,书学造诣也不逊前贤,且"不独书法入古,诗亦大佳"。齐白石虽自幼贫寒,仍坚持苦读,钻研诗书画艺,以弥补幼时失学之乏,终由一名雕花木匠、民间画师成长为一位具有深厚艺术修养的艺术大家。
而随着社会的变革,毛笔正逐渐被钢笔、圆珠笔甚至电脑键盘所取代。国学、书法等传统经典往往被束之高阁。当代许多花鸟画家由于缺少人文修养,加之书法功力不够,导致画面缺少生机,显得单薄无力、贫乏枯燥,这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花鸟画的文化内核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如何推动花鸟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,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契合点,是当代花鸟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,也是花鸟画家们不可推卸的责任。我认为,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、不断推陈出新才是当代花鸟画发展的必由之路,我们既不能"数典忘祖",亦不能"泥古不化"。
花鸟画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,在探索过程中,我们一定要注重对传统的了解,注重文化精神的继承,如果缺失了这一点,花鸟画将失去其本质意义。没有对传统深刻的理解和把握,就谈不上突破传统。要谋求发展,就必须立足传统,这是花鸟画最根本的东西。我们必须在认真深入地学习传统、了解传统、研究传统的基础上,在继承花鸟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神的前提下,吸收传统的绘画理论和技法,并借以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,更好地传承花鸟画艺术的精髓,在审美品格上追求高格调、高境界,否则就容易流于俗套。学习、研究只是手段,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。我们要以现代人的思维去观察、研究和体验生活,以传统功力表现生活,对于传统要去芜存精,吸收借鉴其中成熟的笔墨语言、高雅的审美情趣,并且进一步发展。
大胆用色、精心用色、大胆用水、妙于用水,是何水法先生写意花鸟的一大特色。何水法先生突破了世代相传的“水墨为上”、“以素为贵” 的清规戒律。何水法先生用色比较丰富,他用色在单纯中求不单纯,达到单纯而不单调的丰富的艺术效果。
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,一直备受收藏家的喜欢,花鸟画具有深情演绎清丽脱俗的别样情怀,涤荡人的灵魂。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,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,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,以寓兴、写意为归依的传统。所谓写生就是“移生动质”,就是“变态不穷”地传达花鸟的生命力与各不相同的特性。
萧朗,名印鈢,字朗,别署萍香阁主人。1917年生,2010年逝世。从20世纪40年代起,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、河北艺术师范学院、广西艺术学院任教。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天津美术家协会顾问。系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和美术教育家。
Copyright © 2009-2025 QUANXI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