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详情

[往届赛事] 从画匠到画家

        画家与匠人的实质区别,其实很清晰--前者是创造,匠人是重复。至于您所分析的其他要素,从艺术创作角度看,许多问题是要由欣赏者来完成的,欣赏者要能够发现你创作的创造性。作为主体,一个画家和匠人永远只能解决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。无论你是否有思想、是否从技术或者内涵方面达至创造的水平,只要你进入了自我的重复,你就开始沦入匠人。

  实际上一个匠人的原初都是创造性的,包括任何艺术一样,甚至包括生命的成长:衰败和消亡从停滞开始,停滞始于自我重复。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它给出了一个可以自我评价的标准,是内部的而不是外部的。无论读者如何发现一个艺术家作品中的创造性,如果紧接着又发现了他的重复性,实际上就等于自己正面对一个可能正沦为匠人的作者。但是如果囿于条件,读者只读到他一两部作品,那么可以说,读者面对的是一个大师。随着时间,他才知道真相:他面对了一个不断重复的艺术家,一个匠人。亦如西方面对了当年日本的浮世绘,面对了一个创造性的东方艺术,随着时间,西方才发现了那些画作在日本的自我重复性。因而,最终匠人的价值将萎缩至提供技巧。但这是可以理解的。

 

  《画家的灵感创作室》崔素妍  8岁    选自《少儿画苑》国际少儿书画大赛作品

 
  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真相,画家和匠人区别的另一个绝对因素,就是时间。时间的延绵,展示着某种重复,也凸显出新颖的创造。所以一个艺术大师的产生那样难得,恐怕他也要足够的长寿才行。世界允许他活得长,他允许自己作品多,他的作品允许他不断地创新,而这些创新允许到被别人发现。而那些早夭的天才,不排除他们在还没有落入重复命运的窠臼之前,就被时间终止因而完成了一个过程。至于时间在作品里是否得以深刻表达,实在不是区分大师和匠人的要害。
  至于要避免成为匠人的一系列限制条件等,我以为都不能确保大师的诞生。大师级艺术家产生的根本原因,除了上面提到的要求以外,唯一的条件就是,大师必须对自我永不满足。这就是艺术创作的残酷之处。一个大师对自我沾沾自喜之时,就是他艺术的死亡之日。内部驱动是大师成为大师的唯一标志。这实际上也是一切艺术创造得以延续的本质。当然,一个艺术大师的诞生,还必须具备着超越常人的素质,如果全面分析那将是另文的事情。此文观点总结一下,是否可以这样来表述:从外部来看一个大师级艺术家,不能重复他的艺术创作的全部,当然也包括他的自我。从内部来看,一个大师级艺术家,他决不能自我满足。否则就转化向匠人了。
   本来就此问题还可以展开论述。但是觉得好像也就是这些了。此文也表达了对钢笔画艺术的希望和祝福。


(责任编辑:程艳红)


声明: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,非商业用途,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,如有异议,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,谢谢支持。


(原文章信息:标题:,作者:佚名,来源:网络,来源地址:)





  • 推荐文章
萨金特有关绘画意见的笔记

以肖像画著称于世的写实主义画家萨金特,生于佛罗伦萨,父母都是美国人,但萨金特是在欧洲长大,1874 年从意大利到巴黎美术学校学习,由于他本人的才华出众,在肖像画上更为突出,因此被编入卡洛拉斯杜伦的特别班,接受特殊的绘画训练。1881年萨金特荣获沙龙银奖,1884 年他的肖像画《X 夫人》在法国遭到强烈的抨击,一怒之下,他离开了巴黎,定居伦敦。 1897 年他成为皇家美术院院士,1907 年他拒受爵士位,因为他自称是美国人,因之在英国水彩画史和美国的画家介绍中都有萨金特。

2021-06-07
萨金特有关绘画意见的笔记
尼古拉·菲钦绘画艺术初探

菲钦1881年11月26日生于俄罗斯伏尔加河畔的古城喀山,父亲是一个手工艺工匠。从儿时起,菲钦就随父亲学习绘画和雕刻,并随父亲的班子走街串巷,儿时的这种经历直接培养了他的艺术感觉和质朴的性格,使得他终生都保留着对“手艺”的特殊感情。另外,俄罗斯肥沃的艺术土壤和浓郁的乡土风情,不但在艺术上得到熏陶,而且奠定了他扎实的生活基础和艺术格调。

2021-04-19
尼古拉·菲钦绘画艺术初探
艺术名家语录

物体并非单单由于光的照射作用或占据了某个时空后才存在的,而应是透过由发自它本心温暖的生命力及灵气而后显现其存在。——莫兰迪   闲谈:莫兰迪画中淡淡的灰调、色块之间的节奏、静物之间的呼应带出了物体本身存在的温暖、静谧之感。如果这些你都感受不到,而且认为他的画丑、没色彩、连形体都不完整,那还是......求.....不要再折磨加糟蹋绘画这件事了...

2021-04-19
艺术名家语录

Copyright © 2009-2025 QUANXI. All Rights Reserved